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方式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动态 新闻资讯 网上展厅 会员中心 理论研究 美术教育 展览信息
当前位置: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官网) >> 理论研究 >> 浏览文章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7日 浏览次数:

摘要: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是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它代表了国家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是对全国美术界每五年发展阶段的全面检阅与展示,是“美术界的奥运会”。本文通过对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分析,对当代中国油画发展的现状及基本特征进行解读,对中国油画创作的困惑和弊端进行深入思考。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关键词:全国美术作品展  美术创作  油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国家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艺术家们也以更加自信、自省的心态,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示当今国人的精神境界和豪迈情怀。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件盛事,是美术工作者的一次盛会,是美术爱好者的一次盛宴,被誉为“美术界的奥运会”。以“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2014年9月20日在杭州美术馆开幕,共展出选自全国33个单位的优秀作品600件,并评出进京展出作品90件。油画展集中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国家立足实际、面向未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来,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进步与人民安民乐业的时代风尚,展出作品集中代表了当前中国本土油画界创作、研究与探索的主流倾向,对新的时期中国油画的新方向、新形象,进行了广泛探索和深刻思考。

一、 十二届美展油画展主流作品分析

十二届油画展中,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涉及都市乡村、边疆海隅、校园军营、古今中外等。具象和写实风格的作品仍然占绝对多数,艺术思想积极向上,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绘画技法更加娴熟,写实作品技术精湛;更加注重绘画语言的表现性、寓意性和抽象性,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成为艺术家的普遍追求。很多画家都自觉地把创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最直观的形象反映着当今社会的变迁,为芸芸众生写照。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人文关注点,例如对艺术前辈的关注,对中国情味的山水和禅意的阐释。入选作品成功展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展现中国特色,体现美术核心价值观,展露实现中国伟大复兴之梦的自觉和自信。

1.主旋律题材

全国美展的主旨是传承民族精神,体现中国特色,体现美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注重民族气派、健康向上的主旋律作品,是历届全国美展的重要特征。2014年又恰逢国庆65周年,歌颂祖国、讴歌改革开放成就的作品自然顺利入选。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国庆题材虽然很常见,但张敏杰创作的作品——《公元1949》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突破,大胆采用抽象、意象的方式,形式感很强,血红色的旗帜让观众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举国欢庆的气氛与人们激昂的精神状态。

□ 张敏杰《公元1949》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李成民油画作品《开国大典·人民万岁》,放弃写实主义的具象描绘,使用带有印象主义的抽象手法,以未经修饰的大笔触、主观浓重的色彩画和宽广无边的构图,描绘出开国大典上举国欢庆的热烈场面,气势恢宏,震撼力极强。

□ 李成民《开国大典·人民万岁》

2.人文及历史题材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获得金奖提名的是中国美术学院何红舟创作的《桥上的风景》(右图),被布置在第一展厅入门右手第一个展位,成为最大的亮点。作品描述了国美艺专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三位先贤当年在法国留学、驻足塞纳河畔的情景,面容透露着对艺术与生活的信念。画家以此题材缅怀中国油画的百年道路,是对油画先驱们的一种崇高敬意,也是对当代油画家的一种鼓舞。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 邬大勇 《致青春·勇者有约》

邬大勇的《致青春·勇者有约》采用古典主义与现代绘画手法相结合,黑白主色调,黑白灰棕整体融合,没有高饱和度的明媚感,色彩跨度高度压缩,背景平面化处理,简化为几笔线条,三个年轻人气质清冷,带有萧瑟的情调,观后共鸣强烈、感触颇深。

类似的忆青春题材作品不少,诸如朱春林的《诗歌》、刘孔喜的《青春纪事之十八——你好·白桦》、任志忠的《花季》等,包含对过去的追忆、对现实的困惑、对未来的憧憬,这是美术创作的永恒话题。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朱春林《诗歌》

任志忠《花季》

刘孔喜《你好·白桦林》

王羽天 《遥望》

《琴心》、《墨魂—徐渭》、《大沉香》、《历史的群像》和《风干的记忆之五》等人文题材作品,表现了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尹骅的古典主义作品《琴心》,表现出一老一少制琴师对手工技艺的执着追求,传统的油画艺术和传统制琴工艺产生的碰撞,相互唤醒和激励,获得过浙江省十二届美展金奖。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郑金岩《墨魂——徐渭》

黄鸣《大沉香》

尹骅《琴心》

鲍军涛《风干的记忆》

3.都市题材

都市题材包括城市中的生活片段、时尚的俊男靓女等等,比如:陈子君的《辣妈全日制》、张佐的《两生花》、刘悦的《手机围城》、躺沙发女子等,更多的是表现都市人的生活状态。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 来源 《寂静与光1》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 陈子君 《辣妈全日制》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 李煜明 《文静》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 杨洋 《有风的日子》

第一展厅获奖提名作品中第一次看到沙发美女题材作品《寂静与光1》,让人着实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但紧接着就是《有风的日子》以及对面大厅的《文静》,同一题材竟然有3幅作品同时入选,两幅进京,最终让人观后索然无味。尤其是李煜明的《文静》,模特姿势带有明显的性暗示,有失文雅,更谈不上“文静”,实在令人费解。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绘画的人文精神所涉及的是人的思考与关怀,所以其形成与变革无不深刻影响着主流文化、时代风尚和民族精神。因为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而人文精神因为这一基本的内涵,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具有了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永久的魅力。本届油画展除了体现正能量的主旋律内容以外,入选作品中还有许多反映社会思辨、具有大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比如:《手机围城》、《手机》等。笔者自己也曾酝酿过同类主题的创作构思,所以产生了更大的共鸣,感触颇深。当今科技对现实生活影响最大的当属手机,手机的功能阅读、书写、购物、录音、摄影、收音……几乎包罗一切。大街小巷、各种场合,到处是打手机玩手机看手机听手机的男女老少,手机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手机带给我们方便快捷,带给我们快乐,也带给我们亲情冷漠的烦恼。邓明理的油画作品《手机》,描绘了四个时尚女性,面朝不同的方向各自把玩着手机,这种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千里的现象,这种人手一机的现象,正是现代社会的真实写照,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和丰富的联想。在构成形式上,《手机》舍弃了古典油画复杂的光影空间关系,用大面积平面作为背景,舍弃了人物投影,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背景上几条粗细长短不一的装饰条,分割活跃了画面。这种构成形式,凸显了现代因素和东方神韵,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表现手法上,借鉴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意味,通篇以大笔画成,追求整体,细微精彩处也不“做”不描,用大笔触带出手机线、鞋带等线条,采用骨法用笔,一笔画成,力求笔触生动活泼,自然流畅,具有浓郁的东方韵味和中国气派。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河南画家侯震的作品《城市的补色》,通过对在高空清洗玻璃工人的描摹,表达自己关于环境保护、农民工进城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传递出浓浓的正能量。李智华的《老广东,小生活》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繁荣的市场经济和普通百姓生活,王一帆的《他们生活的世界》、赵良伟的《都市生活片段》着重展示都市年青人的生活状态。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李智华 《老广东,小生活》

王一帆 《他们生活的世界》

赵良伟 《都市生活片段》

4.军队题材

军队题材在历届展览中都是比较常见的主旋律题材,其中作者大多数为军旅画家,这届入选作品写实手法居多。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 陈林 《钢与泥》                □ 于桂元、王勃生《青春乐章》 

《钢与泥》描绘了一位身穿迷彩服的解放军战士的训练情景,战士在泥水中摸爬滚打,泥水浸满军装,但目光坚毅、斗志顽强,是新时代解放军战士拼搏精神的真实写照。《青春乐章》描绘了一个坐在草地上穿迷彩服的清纯少女,表情清秀端庄,透出淳朴之美。《骄阳》、《于无声处》、《惊梦》等军事训练场景主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几乎都是照片描摹,但写实功夫登峰造极,令人赞叹。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 罗田喜、于光明《骄阳》     □ 阮梅 《于无声处》           □ 庄洪生 《惊梦》  

5.乡村及农民工题材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具有质朴勤劳的优秀品德。近年来,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的农村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画家们开始以绘画的手法表现农村和农民题材,透过形象来解读社会进程中新农村风貌和农民阶层的精神世界。陈世宁的《记忆中的水乡村姑》,笔墨简练,意境深远,敦朴而秀美的村姑或伊坐船头、或侧坐戏水、或船尾荡舟,湖蓝色的色彩基调,平面图案化的处理手法,整幅画面宛如亲临水乡,与村姑共同荡漾在蔚蓝的湖面上。宋仁伟的油画与陕北和黄土地有着不解之缘,不论是写生或创作,不论画人物或风景,都围绕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来展开,这次的《陕北红》是描绘高原农村娶亲的传统场景,白毛巾、小毛驴、新娘子、红盖头,是黄土文化的真实写照,更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敬仰。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 宋仁伟  《陕北红》                          □ 宋海永 《暖阳》  

艺术家向来对身边的现实生活很敏感。随着社会变革和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加入城市建设大军,成为处于城市社会最底层民工群体,他们干着最为辛苦的工作,对于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却无法融入城市生活,他们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逐渐成为艺术家画笔下的主角。山东画家宋海永的作品《暖阳》,选取了一个建筑工地劳作间隙的农民工群像,他用粗狂的笔触、纯朴的色彩,着力表现农民工黝黑的肤色、简朴的衣服和简陋的生活环境,其强烈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直入人物的精神世界,真实还原了这个处于城市底层群体的真实生活场面,并透过这个场面将观者带入诸多现实问题的思考之中。但是,近年来各大画展中农民工形象频频出现,直追长盛不衰的都市、农村和少数民族题材,俨然成为新的表现热门。但深思之后我们发现,不少作品相互跟风,真情投入不足,人文关怀淡漠,更谈不上社会责任感,表达农民工生命价值和尊严的诚意值得怀疑,急功近利的心态可见一斑,这种虚情假意的创作倾向当引起美术界的警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河南画家曹新林的《起五更》,画面中描绘了一位终年起五更睡半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勤劳作的中原汉子。画家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描绘了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的中国农民形象,弘扬了中国农民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对农民充满着敬仰、敬佩,同时也寄托着画家的同情和困惑。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6.少数民族题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数少数民族都具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那些迥异于汉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服饰所蕴含的古老与神秘气息吸引着不断寻求新鲜元素的艺术家的眼光,于是少数民族成了艺术家经久不息的表现题材,甚至很多画家都认为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是进入美展的敲门砖。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李善阳、李慧《喜马拉雅》    □李昂 《一辈子》           □于小冬《燃灯节》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其实,笔者认为艺术创作感最强的应该属王沂光的《日月辉映唐古拉》。据说,王沂光工作上的便利能常去西藏,可是西藏空气稀薄,当地的小女孩和牦牛总在欢蹦乱跳,而他老是躺在草地上喘不过气来。这使他能以独特的角度来观察藏人和牦牛,从而产生了让人和牛飞起来的构思。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绘画功底深厚。他画的牦牛动感十足,造型奇特,特别是把阳光照在白牦牛身上的光线处理的很好。他画的白牦牛,各种颜色都有一点,反而白颜色用的很少,运用光的对比反差来给观者一种白色的视觉印象。我看过他的西域系列,大都充满梦幻和童话般的灵动和灵气,画出了高原之魂,自然之魂!可见,画中之地已是画家灵魂依托的境界之地、清新之地、大美之地!观王沂光的画如同走进高原,融入高原,在蓝天下飞翔。

     7.风景题材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风景题材是油画的传统表现内容,主要通过对风景物象的自然属性美进行艺术加工,赋予其深邃的艺术性和温馨的人文意境,从而到达实用与审美的高度融合和统一。这次的美展作品,以描绘大自然为主的油画风景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传统山水画的表现特色,许多画家孜孜履践,为中国油画风景的发展寻求新的途径。黑龙江画家肖景志的作品《春溪水暖》在创作理念及表现技法上有很大创新,从他的博客上展示的创作过程,对他执着的艺术追求可窥一斑:冰天雪地肖景志驱车郊外,独自在冰天雪地里一笔一笔地写生,一张一张的创作,画笔下描绘出的蓝天白云、远山近水和飞翔的野禽,寂静中充满生机,清冷中透出温暖,多彩中蕴藏洁净,近乎中国工笔重彩技法下描绘的一片片荒草、一道道水波、一支支芦苇、一片片白云,无不透出一份对大自然的狂热和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眷恋,最终的作品能得到评委和观众的认可,是众望所归,是对这位画家创作精神的高度肯定。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支边、支教题材大多以人物为主题,但广东画家周作俊的《支教生活》却以风景画的形式来表现,独辟蹊径。画面中大面积深灰色基调,充满压抑感,可以感受到支教生活的单调、苦涩,甚至有些悲凉和心酸。但一丝阳光给远离喧嚣的山村小学带来温暖和希望,给观者带来一丝情感上的抚慰,飘扬的国旗更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遐想。我们常说“身临其景,方得其情”。只有身临其景,才能深刻地认识对象,才能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支教生活》的作者应该有很强的主观感受,作品可能就是画家本人的支教写照,否则画不出这种感觉和意境。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有赖于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艺术绝不是某一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的深刻认识和强烈感受,再通过高度的艺术加工创造的精神感染品,目的是把观看者引导到艺术境界之中,受到深刻的感染。贡布里希说过“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可见艺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词,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形式内容会有所不同,作为艺术作品的意境,同样是非常深不可测无穷无尽的。因为意境一词既抽象又复杂,说它抽象是因为它是属于精神上的一种感知,存在于人类情感深处,存在于艺术家的心灵,现实中无从寻觅,但又和现实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说她复杂是由于意境来源于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生存环境的不同、地域的差异、信仰的不同、教育的不同会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产生不同的意念。杜海军的《看不见的城市》,两栋楼,一大一小,一圆一方,一远一近,装饰性很强,具有符号化表现手段。蓝威的《田园杂兴·望秋音》基本上受到吴冠中作品影响,将油画颜料稀释吸取彩墨的画法,有点儿色彩构成的味道,着力追求油画的中国化融合和创新。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 杜海军《看不见的城市》                  □ 蓝威 《田园杂兴·望秋音》

8.抽象及创新题材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抽象画属于非理性绘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非理性”是指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状态;从哲学角度来看,是指人的认识结构中的非逻辑认知方式。抽象的非理性绘画与理性绘画相比更注重知觉和纯粹的视觉形式,不描绘、不表现现实世界的客观形象,不反映现实生活;没有明确的绘画情节;纯粹由颜色、点、线、面、肌理构成组合的视觉形式。这届画展抽象作品很少,具有代表性的作平当属祁海平的《天地氤氲》。祁海平多年来潜心抽象作品创作,2007年他创作的《天地氤氲乾》和《天地氤氲坤》两幅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作品以流动的笔触和大面积的色块,仿佛表达天道的雄浑刚健,生生不息,大地的深厚品德,承载万物的精神意象,具有纯粹的视觉感受,既包含水墨、书写的笔意,又流淌着音韵般原生的生命状态,似乎时而能感受到烟岚雨雾之润,时而又能感受到雄健威莽之苍,宇宙间的阴阳互转、氤氲灵动等一切自然属性尽收眼底。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易经》中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以不变的黑白应万变的色彩,正是《易经》哲学中“执简驭繁”的辩证思想的具体表现,可见祁海平的作品包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闫平的画以色彩取胜,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出发,笔触、色彩、线条自由发挥,不拘泥于真实的人和真实情景的描写,更多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形式技巧上,重视绘画性,重视笔触与色彩语言的运用,重视绘画语言的书写性。 《小鱼儿是自由的》描绘的是戏班里的小演员,就像鱼缸里的小鱼儿,失去自由、地位卑微,但他们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以独特的方式消磨休闲时光。闫平在作品中表达的是对戏班演员的一种内在的恻隐之心,在描绘他们“艳丽”的外表时,赋予这些“优伶”形象一丝淡淡的哀愁,是画家对人生和艺术独立的思考。

西子湖畔的饕餮盛宴——评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二、从十二届美展看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特征

从入选的作品来看,本次展览以崭新的面貌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中国近五年的油画艺术新成就。作品总体上以写实和表现为主,题材上也以传递和谐正能量或者是表现美好人物及事物的画面为主。油画作为外来的品种,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多元化手法与多样化风格并存,人文情怀与中国文化凸显,文化理想和艺术目标愈加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现状,标志着中国油画已经基本完成了中国化进程。

一是多元化手法与多样化风格并存。创作手法的探索也就是绘画技法的发展,绘画技法在创作中又表现在多个方面:造型能力上的突破,观察方式上的转换,色彩运用上的创新,形式布局上的强化,绘画材料上的实验,对传统语言的解构,新观念的植入等等。从入选展览作品来看,虽然整体上还是以写实为主,但是在写实绘画里面的思想观念、绘画语言已经有了较大拓展,油画的本体化、现代化、民族化有机融合,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发展态势。同时,从画家个体、画家群体、画家地域、画家时代角度来看,这届国展又呈现出多样化风格。从每一个画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对于绘画风格的不懈追求,尤其在市场经济冲击和艺术大繁荣的时代里,画家的创作更加注重自我意识的表达和塑造,但是也更易在视觉消费的浪潮中失去自我。因此,对于个人绘画风格的追求也是确定艺术成就的主要依据。对于具有庞大数量的油画家群体而言,相对统一的群体也会显示出相近的风格追求。我们可以从军旅画家和女性画家的作品中看到群体风格的显现,军旅画家担负着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像《钢与泥》、《于无声处》等作品,着力表现军人刚强、坚韧、阳刚的精神气质,这早已成为军旅画家作品的风格追求;而女性画家则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婉约、柔情来体察感悟这个世界,像闫平、陈子君这样的女画家,她们的《小鱼儿是自由的》、《辣妈全日制》等作品之中更多的具有阴柔风格显现。同样每一个地域也会显示出一定的地域风格,作品中有些地域风格非常明显,如上海杜海军的《看不见的城市》、李煜明的《文静》、俞晓夫的《从纽约带回来的朋友》则集体体现出现代风格;浙江方赞茹的《看不见的风景》、何红舟的《桥上的风景》、洪丹的《风景·记忆》、黄鸣的《大沉香》、邬大勇的《致青春·勇者有约》所表现出的是纯正的传统风格;东北李学峰的《吉祥蒙古·博克系列》、肖景志的《春溪水暖》所表现出的是厚重的写实风格,内蒙古、新疆、西南诸省的作品主要体现草原、高原和少数民族风格。可喜的是,在不断变化的油画语言新形式中,画家对于油画未来的走向以及现实问题进行了思考,努力探索如何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气派的油画艺术作品。作品当中除了我们以往熟识的写实表现形式以外,更多画家把中国本土文化跟西方外来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油画这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性、意象性和东方意味这一类风格形式的作品也逐渐增多,内容和形式都会在今后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起到标杆作用,必将引领未来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

二是人文情怀与中国文化凸显。对于这样的一次以正能量宣传为主的展览而言,除了体现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整体风貌,在题材的突破上,更多体现出人文关怀。比如今年唯一一个金奖提名作品,何红舟的《桥上的风景》,画的是美术界的前辈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三人当年去西方求学,驻足塞纳河畔的场景。所谓桥上的风景,其实包含几个含义:一个关于桥的理解,巴黎当时是世界艺术会集中心,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纽带;三位大师的形象,是引领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融合的先行者、倡导者和践行着,同样具有桥梁的作用;另外,作为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这种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情感,给我们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命题。同时,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讲,作品《田园杂兴·望秋音》、《剩山归途》、《墨魂——徐渭》等油画作品加入了中国山水画意味和禅意,不论是造型还是用笔上都在尝试一种中国风的追求。 

三是文化理想和艺术目标愈加清晰。每个画家都力求使自己的艺术能从独特的角度来反映我们时代的发展,反映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把自己对油画艺术语言的追求体现在创作上。这样一种可敬的学术态度,也是一种健康的艺术心态。油画家们逐渐能够脚踏实地扎根生活土壤,从自己的眼光和感受去触摸生活、叩问生活,并熟练通过自己的语言形态和艺术手段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国油画经过了百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练,回归到了一种踏实的艺术创作状态,体现出一种整体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三、要警惕油画界急功近利的创作歪风蔓延

在我们为这届国展的艺术成就而喜悦的同时,油画界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也不得不让我们增加几分担忧。

一是跟风效仿缺乏个性。很多画家观察生活不细致、体验生活不投入、思考生活不深刻,一味跟风模仿,导致作品主题重复、千人一面,失去了绘画的创新性和生命感。大展之内,放眼望去,我们看到太多的沙发美女、太多的早餐场景、太多的高楼清洁工、太多的巨幅人物面部特写……满眼人物画,处处集体照,让人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其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关注的题材丰富多彩,可选取的角度多种多样,表现技法更应该创新求变。

二是过分依赖照片和图像。科技的发展,电子摄影器材的普及,图片和图像的大量运用,使画家捕捉生活更加便利,推动写实技法更加精湛。但本届油画展给人的感觉,作品大有以劳动量和技巧性取胜之倾向,尺幅越来越大,人物越来越写实,花鸟越来越细密,山水越来越饱满,效果越来越逼真,这种图片化描摹之风着实令人担忧。其实,图像和图片本是作为一种绘画创作的辅助手段,但很多画家明显已经高度依赖照片作画,没有照片就没有思路,就无法创作,就无从下笔。描摹照片的作品光滑、圆柔,缺乏粗糙的质感和动人的肌理,这样的作画方式让画家无法超越图片本身,缺乏直接感知或是写生所产生的油画艺术性。虽然组委会一再宣称本届油画展“拒绝照片描摹”,但这样的作品在本届美展中比比皆是,根本没有办法杜绝,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判定标准。令人欣慰的是,照片描摹之风已经引起了油画艺术家前辈们的警觉和广泛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照片描摹应该在接下来的中国油画主题性创作和艺术探索中极力避免。

三是技术造假瞒天过海。描摹照片已经让老艺术家们忧心忡忡,殊不知用机器设备代替手工作画才更加让人焦急万分。据了解发现,目前很多油画家急功近利,不注重自身修养和基本功的训练,不注重写生和体验生活,为了迎合展览,懒得花功夫起稿,为了造型“准”,干脆用投影仪打在画布上描稿,更有甚者直接用“微喷”代替起稿和着色,然后涂涂改改、堆积颜料、制造机理、局部变形,制造油画效果,往往比高清还高清,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如果说“画照片”像抽烟有损健康,那么用投影仪和微喷就是吸食海洛因。长此以往,画将不画,油画将走向何方?

   四、结语

油画创作要遵循艺术规律,要有不懈的艺术追求。在这个茶城办画廊、商场办画展的艺术大繁荣时代,中国油画家不应被所谓的繁荣所迷惑、所陶醉,不要陷入“为展览而创作”、“为金钱而创作”的世俗怪圈,而应立足长远,抵制媚俗倾向和过度消费倾向,朝向艺术理想积极探索和跋涉,自觉承担艺术家的使命担当,坚定地去探索精湛的表现技法、追求深刻的艺术思想、寻觅新颖的表现形式。

十二届美展油画展毕竟使我们坚定了中国油画发展的信心,使我们在西子湖畔享受了一次难忘的饕餮盛宴。

参考文献(4条) 

1. 乔子源《抽象思维在油画造型中的作用 》 2013  

2. 梁子《油画创作与中国人文精神》 2010 

3. 王雪峰《书画艺术》 2010  

4. 曹洁《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媚俗倾向及其发展方向》 2014  

作者简介

王亚军,河南洛阳人,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学院,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媒体记者,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河南电视台、东方今报等新闻媒体从事美术设计、电视美术编辑、新闻出版等工作,长期坚持中国画创作和文艺理论写作。美术设计作品、绘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省内展览,并多次获奖。美术创作论文及艺术评论文章在国内、省内多家媒体发表。

(本文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家协会 大河艺术网 中国书画报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油画学会网 美术报 中国美术馆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经七路34号 e-mail: weihongyou1976@163.com
电话: 河南省美协办公室、会员部电话:0371-63932203 展览部:63930045 传真: 0371-63930045 备案号: 豫ICP备09004752号-1